新闻详情
中国经济稳定性何来?
来源:玉渊谭天 | 作者:environment-100 | 发布时间: 2022-08-30 | 52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最近,中国1—7月份经济指标陆续公布,引发了很多关注。作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,中国经济下一步的走势,牵动着全球经济的脉搏。

国家统计局一个研究小组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各国的疫情防控政策、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模型测算,结果显示:2020年—2022年上半年,严格防控下中国经济总损失率仅为2.3%。而偏紧防控(如日本、韩国)、被动防控(如德国、法国)、消极防控(如美国、英国)模式下经济损失率分别达到3.9%、5.5%、5.9%。

与此同时,在剔除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之后,中国在上述主要国家中,经济损失率降至最低水平

国际媒体在一篇题为《中国的新冠感染“动态清零”政策包含对别国的教益》的文章中指出,中国采取“动态清零”的抗疫政策实现了每个国家在两年前曾经寻求的目标:低死亡率和尽可能少的经济混乱。

中国的防疫模式,达成了兼顾抗疫和生产发展的效果。一个典型例证是,今年上半年,在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预期都在下滑的情况下,中国的出口数据却成了增长的亮点。

中国坚持采取“动态清零”,尽量减少了人力、物力与经济社会成本,换来了经济社会的总体稳定。中国经济低损失率背后,是中国在“动态清零”政策下,始终保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和韧性。过去两年,延宕反复的疫情让这一点更凸显。马士基在中国投资第一个全自动化仓储项目的那一年,还是疫情刚刚开始的2020年。敢于在逆风中投下这个项目,马士基的信心是有原因的。

在2020年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,彦辞称赞公司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仍然维持了正常的运转,供应链没有中断。

疫情中,中国以稳定的软硬环境全力保障着企业生产。而中国生产制造的商品,则源源不断地通过马士基这样的物流公司运输到全球。

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,在疫情期间,中国占全球商品出口总值的份额从2019年的13%增加到2021年底的15%

这其中,中国在全球电子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从2019年的38%增至2021年的42%,在纺织品出口中的份额从32%增至34%。

中国增加的出口份额,成了美英等国家维系运转的“生命线”。

疫情刚刚暴发的2020年,美国83%的进口口罩为中国生产,三分之二的防护服来自中国,而专门用于储存疫苗的箱式冰箱进口更是有90%来自中国,呈现了爆炸式增长。

中国的疫情防控稳住了产业链和供应链,使得中国制造,成为满足全球防疫、生产、生活刚需的压舱石。

在复杂的全球疫情形势下,稳定的政策和环境更具吸引力,敏锐的国际资本流向很有说服力。

几天前,商务部公布,今年1—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.3亿元人民币,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.3%。投资就是信心。

   近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将特别提款权(SDR)中人民币权重由2016年的10.92%提高到12.28%。这个数字,正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定性的信心,也是对中国有效疫情防控的认可。正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直接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所言,在全球现在整个经济和市场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,中国还是给人了一种预期和希望——一种增长的预期、盈利的预期和越来越好的希望。国际媒体评述中国经济的文章中,有一篇标题就叫,“中国经济有隐藏的力量”。中国经济隐藏的力量是什么?是统筹发展与安全,是用系统观念应对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。是风疾浪高,却坚韧如磐,稳扎稳打,而自有苍穹。